我与新中国同龄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9-09-04浏览次数:2329

  

(吴镇扬 文,金沙js800000报 第1402期,2019年8月30日)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作为1949年出生的与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也70周岁了。正是由于同龄人的缘故,我们也特别地受到了新中国的眷顾。
  记得少年时代,国庆十周年时,我居住的城市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十周年庆祝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中有一个新中国同龄人的方阵,当时我就在这一方阵中。这支由十岁的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特别引人注目,记者穿梭采访,沿途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我们感受到市民们饱含着对新中国期望的热情正倾注于我们身上。1974年我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说起来也是占了新中国同龄人的光。1972年和1973年工农兵学员招生设定的年龄限是在25岁以下,而1974年的招生,为了照顾新中国的同龄人,年龄放宽了一岁,我就是踩着这一放宽的年龄线进入大学的。无疑,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后,每逢祖国大庆,我多次被报刊采访,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
  70年中,我们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们经历和目睹了解放初期的贫困,在节衣缩食中长大;我们也体验过三年困难时期的艰难,亲眼见证我们的父辈不顾自己浮肿的身体,将自己的肉票等营养品计划交给国家;“文化大革命”让我们成了特定的“老三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和上山下乡的迷茫,我们仍能积极面对,以坚忍的意志和互相扶助的精神与命运做抗争;我们也曾为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去世悲痛和忧伤,为粉粹“四人帮”的消息奔走相告,为拨乱反正的举措兴奋不已;我们更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多少次我们为改革开放的成绩欢呼和赞美,为祖国的成就自豪和歌唱。
  改革开放这一段经历是最值得回忆的。
  我是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进入南京工学院(后复更名为金沙js800000)攻读研究生的,毕业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很长一段时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40年来亲眼目睹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1978年,中断十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我是在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二年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硕士学位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全校的研究生组成了一个班,总共只有48人,其中包括我们无线电工程系的5名研究生。我们这5名研究生分别在3位导师的名下,分布在3个不同的专业(学科)。当时全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只有几十人,还不及现在的一个专业(学科)的招生人数。现在的金沙js800000每年就要招收300多名硕士研究生(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达380人)和100名左右的博士研究生,并拥有一支一百余名研究生导师的队伍。
  当时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老师赶写出来的讲义,几乎没有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国外的教材也是以影印本为主。今天,我们每一门课程均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外文原版教材不仅在图书馆可以借阅,很多个人也有条件自行购买,而且,每个专业均有几门课程采用原版教材,用英语教学。当时的实验条件更是简陋,我们全系只有一台DJS-130小型计算机,教师、学生共用,时间上排得满满的,我们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上机机会,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调程序、算题。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开始走出去。我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去了威斯康星大学与香港大学。当时我们的教学条件和他们相比,真是相形见绌。在美国,我真正地接触到了互联网,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讨论问题,在网络上均非常方便。当时香港大学一年的教育经费接近我们几十所高校的教育经费。对于境外高等学校优厚办学条件,我们在内心羡慕的同时,也期盼着有一天自己的学校也能有这样的办学条件,但总觉得这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然而经过1993年启动实施的“211工程”和1998年启动实施的“985工程”,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快就有了很大的改观。90年代中期,当我回到学校,开始用电子邮件和境外的导师及同事们通信时,他们也感到非常惊奇,想不到我们发展这么快。2011年的“协同创新计划”以及从2016年开始部署的高等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我们已不仅仅走出国门,而且每年还要接待许多国外的来访学者,有的长期合作,并得到中国政府的经费支持。我们金沙js800000的许多实验室可以和国外的一流实验室媲美。
  如何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应当说我们的教育质量应放在国际大环境中作评价,如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排名和USNew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我们不应迷信这些排名,但这些在国际上均是较为权威的排名,至少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ESI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排名进入世界前1%的学科已有800个左右。2019年5月公布的最新ESI学科数据,金沙js800000的学科排名为416名,已进入全球500强。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中国高等教育真正成为了国际规则的制定者。”(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其中不少进入了世界著名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另外,现在正在进行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也已经不是在国内封闭的情况下的教育质量评估,每年均会邀请国外著名高校的专家参与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放在国际的大环境中检验我们的教学质量。
  回顾我多年为之工作的“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感受颇多,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金沙js800000的前身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改革开放之初共设有“无线电技术”“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微波技术”“水声工程”4个本科专业。1985年后考虑到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新增“信息工程”专业。1989年,无线电工程系开展教学改革,率先实现全系不分专业按无线电技术类专业统一招生,学生经过3年学习后,再选择学习方向,以增强适应性。1998年国家颁布新的专业目录,无线电技术专业更名为“信息工程”专业,从此以后金沙js800000始终只有“信息工程”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办学思想,在宽厚的基础课程之上涵盖了多个专业方向。目前,有通信、信息、微波、微电子以及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覆盖了国家专业目录中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在自身创新、改革的同时,该专业还引领着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成果丰硕。例如,全校性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强化班及吴健雄学院均是依托于该专业而创建发展起来的;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励中,“无线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示范性成果”项目获特等奖。此后,又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专业是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03年),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07年),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0年),首批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核心专业(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首批通过“信息工程”专业认证(2015年)。该专业已于2015年和2018年两次通过了与《华盛顿协议》相关的专业论证,表明该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能力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该专业学生取得的成绩也令人瞩目,近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省一等奖10项,两次捧得“挑战杯”特等奖。由于该专业的良好声誉,其生源质量也非常好,如江苏省内生源,在全省35万考生中一般要位居前800名。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其中的一大半是改革开放后培养的毕业生。毕业生中产生了一批杰出学者和企业领军人物,其中有12名两院院士。
  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创建“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作者为金沙js800000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