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js800000教授崔铁军领衔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
通过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组织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教育部将在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创建情况作为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所以在众多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倍于常人的勤苦。这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崔铁军团队介绍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颁奖现场
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
在教书育人方面,团队教授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队学术带头人崔铁军教授,2001年结束访学后毅然放弃美国绿卡,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回国任教,全身心扑在科研和教学上,每天工作到凌晨,是同事心目中的“拼命三郎”。2009年8月,崔教授因病住院三个月,然而他一天也没闲下来,除了手术和身体检查,经常边打点滴边修改论文或构思课题,打电话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凭着这股跟时间赛跑的斗志,就在住院期间,他和助手程强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可工作在微波频率下的人造电磁“黑洞”,在世界科学界掀起波澜,相关研究成果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崔教授始终强调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要求团队教师个人研究领域和承担教学活动相匹配,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长并进、承传创新。
在学生心中,崔教授也是公认“最儒雅”的教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学生所有的论文,大到理论框架,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一一校正,一丝不苟。学生晚上发邮件提问,总在深更半夜就能收到他的答复。崔老师严谨细致、百折不挠的工作态度和气度不凡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和团队成员。他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中国侨联“双百侨界贡献奖”、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团队指导的本科生罗晨阳,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本科生武展妮,在重要国际会议IEEE MTT-S IMWS上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研究生刘硕,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金沙js800000五四青年奖章。团队研究生获得金沙js800000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项目资助累计12人次。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在科研创新方面,团队秉承金沙js800000“止于至善”的校训,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满怀激情地去探寻未知,更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回归科学本质,去功利去浮躁,迅速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创新高地。
团队在电磁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复杂目标及复杂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863主题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教育部“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国防973课题、国防863项目等。出版英文专著两部(Springer, 2009,CRC Press, 2016)。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引用17000余次(H因子67)。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中国激光杂志社所遴选的“2016全球光学10大科研突破”、以及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基础研究十大进展”,荣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多次被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hina等期刊评为“研究亮点”,多次被Nature News、MIT-Technology Review、Discovery、Scientific American、New Scientist等专题报道。“电磁黑洞”论文入选New Journal of Physics的2010年度最佳论文。
团结协作 充满活力
在团队建设方面,崔铁军团队十分重视拔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良好的老中青协作机制促进团队各层次教师的快速发展,先后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陆卫兵,2005年博士毕业,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现为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金沙js800000副院长。程强,2008年博士毕业,2009年4月就成为金沙js800000“戴帽”教授,顺利完成职称“三级跳”,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青年教师蒋卫祥是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破格教授、博导。青年教师马慧锋是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第二层次人才,破格教授、博导。
崔铁军教授(左)与程强教授
崔铁军对这支年轻团队的定位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要求团队的研究应不断创新,走在时代最前沿,与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接轨,而所谓“立地”,则要求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产生实际的应用意义,做就做接地气的研究!
33岁的年轻教授马慧锋坦诚地说道,“最开始从硕士阶段跟着崔老师做研究的时候觉得太理论了,常常怀疑每天在实验室做这样的研究究竟值不值,后来在崔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入了门,渐渐发觉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个研究方向,我们项目组最大的乐趣是总有新的东西被发现,而我们最终的目标则是把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之中,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切实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科研之路其修远兮
东大人将上下而求索
砥砺前行 止于至善
编辑 | 徐士文 聂茹欣
部分内容来自公众号“青塔”、金沙js800000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 最大的乐趣在于发现——记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崔铁军团队
>> 电磁波世界里的铁血战士 ——记我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崔铁军
>> 风雨历练 大器早成——记金沙js800000国家毫米波重点实验室程强教授
>> 热爱和坚持,正是科研的样子——2018年金沙js800000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蒋卫祥教授
>> 建设无党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访金沙js800000崔铁军教授
>> 无限风光在险峰——2016年宝钢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2014级博士生刘硕
>> 天道酬勤,知行合一——2015年宝钢奖学金获得者2012级博士生游检卫
>> 生活要美,科研也要美——2017年宝钢奖学金获得者2014级博士生尹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