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二:
报告题目:天线阵列稀布技术
报告专家:陈如山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18年月9月28日(周五)下午2:40
学术报告三:
报告题目:海洋中的至低频电磁场与应用
报告专家:夏明耀 教授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报告时间:2018年月9月28日(周五)下午3:20
报告地点:江宁区秣周东路9号(无线谷)A3楼,4层3412会议室
主办单位:金沙js800000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IEEE AP-MTT-EMC Joint Nanjing Chapter,
江苏省电子学会天线与微波专委会
报告二
报告人简介:
陈如山,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际电子学报副主编。
1987年本科毕业于金沙js800000电子工程系,1990年在金沙js800000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在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以下几个领域:1.电磁脉冲与瞬态电磁场;2.电磁兼容与雷达隐身技术;3.计算电磁学;4. 微波毫米波通信技术;5.微波毫米波器件及系统。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2002年被推选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度电子类SCI收录论文全国第一名。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批准成为江苏省科技团队带头人。2009年被批准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科学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
报告三
报告摘要:
由于海水的高导电性,只有至低频(<3Hz)电磁场能够在海水中有效传输。长期以来,海洋目标和海底资源勘探主要依靠声学手段;但是近年来,电磁探测方法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本报告首先介绍海洋中的基本电磁环境,然后探讨海洋目标与海底资源的至低频电磁探测问题以及国内外进展。具体地,先分析海洋中的电磁背景噪声和海下目标产生的电磁信号特征,然后讨论基于不同平台的被动探测和主动探测所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
报告人简介:
夏明耀,1985年从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及全省优秀毕业生荣誉;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参加工作;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及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988年至2002年在中科院电子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在此期间,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6月至2000年8月和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助理和研究员。2002年7月加入北京大学任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7月调入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7月调回北京大学。IEEE高级会员、IEEET-AP 曾副编辑。1993年获得国际无线电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电磁学与应用、目标电磁探测与成像识别等。